為什麼要進行「聚焦式衝擊波」?
根據調查,9成以上的香港人都至少有1項痛症問題,以為忍一忍,痛症就會自我康復,結果長期被痛症纏身,影響日常生活同工作。
新一代【聚焦式衝擊波】可以深入4 cm 筋膜層,比針灸更強、更深, 一次療程已經有明顯去痛效果,比百次人手按摩,更有效,而且更快、更準,一次過做到「除痛、消炎、修復」的效果。
及早治療,拒絕被痛症影響日常生活!
「聚焦式衝擊波」是什麼?
聚焦式衝擊波是一種高能量的聲波,可穿透皮膚表層進入身體組織,深入4cm深層痛症患處,屬於非入侵性治療,以治療韌帶、筋腱及骨骼軟組織等的痛症。
「聚焦式衝擊波」的原理
利用衝擊波在痛症患處製造一些十分微細的創傷,鬆解筋膜黏連,破壞發炎、鈣化或纖維化的軟組織,刺激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及新血管的生長,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此外,衝擊波的高能量也能大量刺激痛覺神經受體,達到即時止痛的效果。
療程效果
聚焦式衝擊波可以改善慢性筋腱炎、鈣化肌腱炎及肌肉勞損,亦可以舒緩多個部位的肌肉痛症,包括肩頸、上肢、腰背、髖關節、膝關節或足踝關節等。
大部分痛症患者在接受衝擊波治療後,原傷患部位的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及活動幅度改善,痛症治療的效果比使用家用筋膜槍更高效顯著。
- 激發組織自癒過程,使細胞更生
- 改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 幫助增生之鈣沉積解散
- 治療慢性筋腱炎及骨刺
可治療廣泛的都市痛症
(手腕管綜合症)
都市人每天長時間使用滑鼠,導致手腕腕管中滑膜腫脹,神組受壓,令到手腕/手指/前臂感到麻痺、刺痛、僵硬及腕關節腫脹。手部活動變得不靈活,有時難以握持物體。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患上媽媽手的患者多是30-50歲女士,女士較常抱嬰孩和整理家務,會過度使用拇指、手腕等部位,造成勞損和發炎,因而感到手指痛及手痛。
(手指屈曲腱腱鞘炎,又名板機指)
主要是手指長時間過度勞動、頻繁彎曲、經常手握或提重物所引致,如長時間使用鍵盤打字、按滑鼠、使用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等,造成手指痛及虎口痛,持續對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手指屈曲與伸直時,會出現「卡住」的現象及「喀塔」的響聲,嚴重時手無法伸直,或必須用手將手指掰開。
腳跟或腳底痛,足底筋膜經過長時間的伸張,超過筋腱可負荷的壓力,造成急性或慢性損傷,便可能會產生發炎現象。
常見於以下人士:過度跑步、肥胖、愛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高足弓、長短腳或扁平足。
(阿基里斯跟腱)
足踝、腳跟後方疼痛和腫脹,常見於運動量大、運動量太低和肥胖的族群。較頻密運動的人士會過度使用阿基里斯跟腱,造成勞損;而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突然做超出自己負荷量的運動時就可能發炎;肥胖人士因體重,令腳跟負荷過大壓力。另外,穿了不舒適的鞋也對足部帶來傷害。
(髕骨肌腱炎/ 髕腱炎)
經常進行跑步、蹲下、跳躍、踢球和騎單車的活動,會使髕腱過勞,膝蓋下側的髕腱腫脹,使患者在運動、跪下、上落樓或斜路時感到膝蓋痛。
(又稱:五十肩)
肩關節部位受傷或勞損而引致關節痛,嚴重時肩關節會變得僵硬,影響日常生活的操作,例如:穿衣、舉手、提重物。
(腕伸肌腱炎,又稱:主婦肘、網球手)
經過長年日積月累操勞,導致肘部的肱骨外上髁發炎,使患者感到手腕痛。患者手提舉重物時,手指、手腕或手臂用力,會引起手肘外側或前臂肌肉疼痛。
圍繞肩、肘、腕、髖、膝或踝關節等肌腱或韌帶,因急速轉動、拉扯或勞損引致撕裂受傷的痛症,如關節炎、骨刺、痛風。
不良姿勢或提取重物時,容易令肌肉酸痛、創傷或引發肌筋膜中激發點(Trigger points)導致痛症出現,例如落枕、肩頸痛、腰背痛、坐骨神經痛、富貴包。
每次治療需時多久?
視乎患處有多少個,以及每個患處的大小。第一次治療可能需時較多,因治療師需為患者作詳細的評估。 以每一患處來說,衝擊波治療需時約15分鐘。
治療時痛嗎?
若衝擊波對準患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機會在出現輕微痠痛感,治療人員會藉此調節靶點位置及治療強度。曾有研究指出治療要足夠強度,達致患處產生痛感,可達至較無感覺者更佳療效。若治療後出現局部紅腫,可先行冰敷,並致電相關診所職員報告。
要接受多少次治療才會有改善?
治療次數及療效會因病症種類、受傷程度、患者的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一般接受2-3次治療後,會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衝擊波治療會否有副作用?
接受衝擊波治療不會有長期的副作用,但有少數患者的皮膚表層會在治療後,出現瘀血或紅腫等徵狀,但兩至三天便會自然散去。
哪些人不適合接受衝擊波治療?
- 孕婦
- 痛症位置附近有腫瘤
- 裝有心臟起搏器的人
- 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 痛處皮膚表層有傷口或有細菌感染者